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,老年人市场这片蓝海,成了内容灰产盯上的新阵地。 今世年轻人应该有个心照不宣的秘密:屏蔽家庭群,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的那种。 为啥呢?当然是因为家庭群总是被老一辈们发的土味视频占有,就像这样:
对于这种视频,我一般是选择屏蔽,眼不见心不烦,反正长辈们看看视频图个乐,又不会损失什么。
谁知道,上周我妈突然告诉我,我姥姥居然被这些“土味视频”给骗了 6000 多块钱,买了一大堆“能治高血压”的保健品……
所以我马上跑去深扒了一下这些土味视频,结果发现,它们藏着杂乱、暴利的产业链:搞黄色、卖保健品、刷广告、卖号……
01为了求点击,土味视频们有多拼? 晚年人在社交圈刷存在感的方法,或许便是转发摄生、鸡汤文章和视频。 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,在家庭微信群里,让聊天不中断、群热度持续的便是每天有爸爸妈妈乐此不疲地转发文章、视频、图片。再翻翻他们的朋友圈,清一色的营销号大作,年轻人看了辣眼睛,但晚年人看了便是会拍手称快,张狂转发。 简略分个类,这类型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。
1)摄生
“长命仍是短命,40岁过后,有这4种体现,一看便知”、“这三种习气都是在喂食癌细胞”、“吃南瓜子还有这作用,早知道就每天吃一把了”、“用醋泡过这三样东西有益健康,必定要给亲人看”……一惊一乍,噱头十足,配上“专家解说”、“教授分析”,晚年人想忽略都难。
2)鸡汤文“人有德,必有福”、“最好的人生:适度仁慈、懂得回绝”、“人生最贵是苦难”。分分钟让你变身圣人,与世无争。
“晚年夫妻的共处之道,太精辟了”
“原配夫妻好,打骂不放手”

3)色情擦边球
很多内容毒鸡汤正常的小视频,分享出去都会变成一个打色情擦边球的封面,以此吸引人点击。
比如这两个看着很黄暴的小视频,里面的内容分别是女卡车手和女乒乓选手的英勇事迹:
4)魔幻特效
当然,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,什么土味歌曲、搞笑视频、健康常识(往往是伪科学),在这里就不过多举例了。 讲真,看了海量土味视频之后,我都有点精神恍惚了…… 不过,千万不要由于这些视频的“土”就小瞧它们,究竟人家背面的产业链可是“暴利”等级的。
02杜撰爆文、精准收割一张为老年人织的网
1)一只严谨的创造团队
如此大规模、定位清晰、内容风格共同的产出,很简单让人联想到背面煞费苦心的团队。
事实上,确实有很多营销号专门招收写手,策划老年人脍炙人口的内容,把国家大事、摄生保健、人生哲理等整合包装。这些内容中,绝大部分不是原创,而是在遍地搜索、复制、整合,相似的内容在多个渠道都能看到。 他们搬运、洗稿、打擦边球,攒出流量局,目标便是不善于运用互联网、辨别能力差的老年人。老年人不只乐此不疲地为产业链贡献日活、流量、广告费,更严峻的是,很简单在被洗脑之后,踏入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,被割韭菜。 科技媒体“懂懂笔记”曾报道,一位前营销组织的文案写手叙述,引发中老年群体火热转发的视频和文章,基本都是出自90后、95后之手,他们每天开会探讨中老年群体爱看什么,如何把社会热门融入他们喜爱看的内容中去。他总结,有关家风品德、夫妻共处、育儿之道、摄生保健的内容,基本上都能迅速感动他们。 团队也会将AI、区块链、盛行疾病、国外政要的相关内容,融入到中老年脍炙人口的摄生保健、品德道德等内容中。李乔对懂懂笔记表明,“那些极富民族情绪的热门话题,只需煽情、热血一些,把时政热门夸大、撰写后,就能轻松造就10万+。还会特意调大字体、加醒目色彩,配音柔软,语速适中,别小瞧这些细节,这都是老人们喜爱看营销号的原因。”
2)背面的黑手捞钱如此费尽心机,由于这背面,藏着一门大生意。翻看这类文章和视频,上面通常标有:关注公众号XXX,更多常识,免费学习。 例如,一篇摄生文章内附指示:“长按二维码,进群免费学习艾灸课程,前90人免费”,在某篇文章的引导下加入了一个“理疗入门班”的微信群,该群在几小时内就加入了199人,助教称该课程是免费限时的,要求每天晚上8点半听课,同时完成当天的作业并交到群里。但随后发现,该团队还有免费学面诊、学刮痧、学脾胃调理、学穴道、学拔罐、学肩颈调理、学推拿等数十个矩阵号,每个号每天推送七八条相关文章,文章内都附有引导加入微信群收取免费课程的二维码,各公众号之间互推引流。
03结语
说了这么多,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,现在的互联网环境,对于老人、孩子来说,实在是太不友好了。
前有百家号、儿童频道涉黄,后有微信群土味视频割韭菜……各个平台都有层出不穷的骗局,安全意识薄弱的老年人、儿童就是他们最好的目标。
诚然,官方也在做一些努力,比如微信就开发了一个叫做“腾讯家庭守护”的小程序:
评论